目前用于肝癌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化疗药物:

阿霉素类

紫杉醇

多西他赛

铂类

吉西他滨

2. 靶向治疗药物:

索拉非尼:最早被批准用于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药物,通过阻断肝癌细胞上的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阻止肿瘤血管的生长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仑伐替尼:用于没接受过全身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通过抑制多种激酶活性,减少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

阿帕替尼:适用于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瑞戈非尼:用于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癌二线选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延缓疾病的进展。

3. 免疫治疗药物:

PD1抑制剂:如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等,通过免疫方法来治疗肝癌。

4. 中成药物:

槐耳颗粒: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肝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 其他新兴治疗方法:

溶瘤病毒:如VG161,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显著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

TIL疗法:如BST02注射液,针对至少一线系统治疗失败、且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晚期肝癌患者,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

这些药物和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各有其适应症和疗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亲爱的读者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话题——肝癌药品。你知道吗?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肝癌药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救命药”的神秘面纱吧!

医保目录里的“明星”药品

你知道吗?在我国,已经有不少肝癌药品被纳入了医保目录,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比如,索拉非尼、伊马替尼、顺铂、替尼泊胺和多西他赛等,这些药品在肝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索拉非尼,被誉为肝癌治疗的“神药”,它能够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伊马替尼,则能够阻断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顺铂、替尼泊胺和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则通过干扰肝癌细胞的D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临床试验中的“新秀”药品

除了医保目录里的“明星”药品,还有一些正在临床试验中的“新秀”药品,它们也给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比如,淫羊藿素软胶囊和华蟾素片,这两种中药成分的药品正在招募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试验。BL0006注射液和片仔癀,这两种新型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有望为肝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医保价格下调,减轻患者负担

好消息!从2023年3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正式执行。其中,3款国产PD-1产品: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将于2023年3月1日执行新的医保价格。这意味着,肝癌患者的治疗费用将得到进一步降低。

以信迪利单抗为例,降价后的价格为1080元(100mg/支),相比之前的价格,患者每月可节省近2000元。这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医保初审名单,更多药品有望进医保

2023年8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通过2023国家医保目录初审的药物名单,其中不乏一些肝癌患者关注的药物。比如,雷莫西尤单抗和淫羊藿素软胶囊,这两种药品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医保目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雷莫西尤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且甲胎蛋白(AFP)400 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淫羊藿素软胶囊,则是一种从传统草本中药淫羊藿中提取的单分子创新药物,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存和抗肿瘤作用。

中医治疗,为肝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在肝癌治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比如,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杨金生博士主持研制的一种治疗肝癌的新药蛰龙丸,近日获北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式批准。蛰龙丸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投放临床使用验证,疗效确切。

全球首个HBV靶向mRNA TCRT新药IND中国获批

2025年4月,全球首个HBV靶向mRNA TCRT新药GZL-016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作为一种创新的自体T细胞疗法,GZL-016通过mRNA编码精准激活T细胞,靶向杀伤乙肝病毒相关癌细胞。该疗法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已展现肿瘤缩小、AFP下降及生存期延长的显著疗效。

肝癌一线靶向药降价,患者负担减轻

2023年11月,第七批国家药品采集降价的是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每粒药从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这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总的来说,肝癌药品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战胜肝癌而努力!